雙和醫院健康管理中心柯世祐主任受邀參加 2025 年 8 月 9 日舉行的「不怕失智,共向未來」2025 失智照護永續論壇時指出,研究顯示,失智症家屬、慢性病患呈現失智症亞健康情況,即腦部已開始有異常蛋白沉積者,比率最高達 37%,且阿茲海默症病人多在 15 至 25 年前就開始有異常蛋白沉積,建議民眾儘早了解自身大腦健康情況。
45 歲以上民眾,若本身處於長期壓力、睡眠品質不佳者,更容易罹患阿茲海默症。目前已有免疫磁減量(IMR AD)檢測可使用,民眾可透過抽血推估類澱粉蛋白、濤蛋白濃度,了解自身大腦健康情況,若經神經內科醫師評估已進入早期失智,可及早用藥;尚未有失智徵兆但風險較高者,可積極健康管理,提前因應預防失智症。
論壇中,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徐文俊亦指出,「有初期病徵者無論有無使用新藥,都需要健康生活型態等非藥物策略的介入!」徐文俊強調,民眾可依循「三動四高五不做,腦袋健康不會錯」方向,多維持大腦健康,三動是指運動、腦動與互動,四高為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與肥胖等問題,都要積極控制,五不則是不跌倒、不抽菸、不熬夜、不鬱悶與不過度飲酒。
【新聞連結】
2025失智論壇/柯世祐:發病前25年腦部開始變化 高風險者定期檢測
2025失智論壇/徐文俊:阿茲海默新藥上市 「兩階段」是用藥黃金時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