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檢驗懶人包》常見公費+自費癌症檢測方式介紹,預防保健有一套

基因檢測屬於癌症檢驗方式的一種

癌症是令許多人聞之色變的重大疾病,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發現時多為中後期而加深治療難度,使其常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的榜首。然而,若能在症狀早期就開始治療,甚至是在疾病發生前透過檢測發現罹病因子,便可加強自主健康管理、及早發現並治療,藉以延緩癌症發展,降低死亡率。不過,隨著醫療技術日新月異,多元的檢測項目常常讓人眼花撩亂,因此本篇為您整理了不同癌症檢驗項目及目的、政府所補助的癌症篩檢項目,以及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檢測方式。

 

癌症檢測方式有哪些?先天風險評估、早期篩檢與診斷方式介紹

現行的癌症檢測項目相當多元,除了傳統的超音波、磁振造影或電腦斷層影像、內視鏡、病理切片等檢測,現在隨著技術進步又多了如基因檢測、血中游離DNA、CTC相關檢測等精準檢驗,這些不同面向的檢測內容,不論是在先天罹癌因素的判定,又或是確診之後的用藥建議上都能夠提供更全面的資訊,以利癌症預防治療。常見檢測方式可根據目的區分為以下5大類別:

 

  1. 【先天風險評估】:基因檢測
    ​​檢測基因變異情形,瞭解自己是否為癌症高風險族群,並藉此調整開始定期檢查的年紀和頻率,幫助您提早發現癌症,趁早進行治療。
  2. 【癌症早期篩檢】:腫瘤標記、內視鏡以及影像學檢查
    定期接受不同部位的影像學檢查,如腹部超音波、婦科超音波、X光、電腦斷層掃描,核磁共振造影等檢測,或是腫瘤標記、腸胃內視鏡等方法協助判讀體內健康狀況。
  3. 【癌症確診方式】:病理組織切片、基因檢測
    藉由病理學及細胞學的診斷,如病理組織切片,藉由細胞變化判定腫瘤是否為惡性。或是透過基因檢測的方式從病理組織切片或血液中找出基因變異位置。
  4. 【癌症治療決策】:藥物基因檢測、CTC檢測、PD-L1檢測、體外培養選藥
    這些檢測分別針對藥物毒殺癌細胞的效果,血中存留的癌細胞數量等予以分析, 協助醫師更精準掌握病患在不同癌症階段所需的決策,針對不同變異的癌細胞對症下藥或評估治療效果。
  5. 【癌症病況追蹤】:CTC檢測、腫瘤游離DNA檢測
    透過定期做CTC檢測或腫瘤游離DNA檢測,追蹤脫落至血液裡的腫瘤細胞數量或DNA,可幫助醫師掌握患者療效監測和復發轉移情況。

精準癌症檢查方式(基因檢查)與傳統檢查項目有什麼不同?

癌症檢測方式檢測內容其他說明
傳統檢查腫瘤標記檢測血液中是否有癌細胞或身體對癌症產生特異性反應所釋放出的特殊蛋白質,作為追蹤是否需要進行後續進階檢查的參考依據。雖不需侵入性檢查,但特異性和準確度略低,可檢查的項目有限,通常搭配其他檢測或自費檢查效果更加乘。
影像檢查透過超音波、X光、電腦斷層掃描等方法從影像中判讀身體哪一個部位有癌症病灶與其範圍。影像檢查對已經有癌症病變出現才有辨識效果,可追蹤癌症的轉移。
病理組織檢查根據可能的癌症進行病理組織分項檢查,如利用大腸內視鏡、子宮頸抹片等取得癌症病灶組織予以檢測,對癌症診斷或分期有決定性幫助。

針對可取得檢體的癌症病變處或異常組織做檢測。

偏侵入性檢查,對少部分人有可能在身心上有不舒適感受

基因檢測癌症基因檢測由於癌症與基因變異相關,目前尚未罹癌者可藉此瞭解自己是否有遺傳性癌症風險;癌症患者則可藉此了解基因變異位置,幫助醫師提升治療精準度。可經由抽血或手術中取出的病理組織做檢測

以往的癌症檢驗項目多為腫瘤標記,以及超音波、內視鏡、電腦斷層掃描等影像學判讀,然而腫瘤標記缺乏特異性,無法檢驗出具體發生原因,而部分醫學影像檢查則有顯影劑、放射線風險。隨著醫療科技日漸發達,基因檢測的出現讓檢測者可在不需進行侵入性檢查的情況下,透過血液分析,即可將人體中的基因透過次世代定序解碼,比對全球的基因或用藥資料庫,,以更有效率的方式提供更全面且精準的檢測結果,在癌症早期篩檢、確診分型、治療決策與追蹤等階段已佔有重要角色。

 

政府提供哪些公費補助癌症檢查項目?四癌篩檢項目簡介

醫師與病人說明癌症檢測結果

瞭解常見的癌症篩檢項目後,針對死亡率較高的癌症,政府也秉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原則,在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中補助4種常見癌症:大腸癌、口腔癌、子宮頸癌及乳癌的篩檢項目,幫助國人掌握自身健康狀況:

 

  1. 大腸癌篩檢項目:
    提供50歲至74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
  2. 口腔癌篩檢項目:
    提供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者、18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原住民,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
  3. 子宮頸癌篩檢項目:
    提供30歲以上婦女,每年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4. 乳癌篩檢項目:
    提供45~69歲婦女、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

癌症檢查套餐種類多,除了公費檢測,自費檢測項目也不可少

 

有賴於現今醫療技術發展快速,透過現有的癌症檢測已能幫助大部分患者在早期診斷出癌症,然而癌症篩檢項目種類如此多,如果能先瞭解自身罹患特定疾病的風險,再針對部分疾病做篩檢的效益較高。建議您可以觀察自己的家族病史,或是透過自費基因檢測針對不同疾病做較全面且精準的檢測,瞭解自身罹患特定癌症的風險後,再定期運用政府篩檢資源或是自行安排健檢,可更有效益的選擇符合自身需求的癌症檢驗方式。

 

舉例而言,可以先透過BRCA檢測,了解自身是否帶有會引發乳癌、卵巢癌等癌症的基因之後,未來就可以多運用政府公費項目資源(像是國健署提供符合資格女性2年一次乳房X光攝影)或在健檢中加強安排乳房超音波、婦科檢查等。

 

此外,像是有些遺傳性大腸癌可能是由家族腺瘤性瘜肉症(APC基因變異)所導致,家族腺瘤性瘜肉症在35歲前就會發生多瘜肉症狀,且這些瘜肉需照大腸鏡才能發現,假若都不切除或治療,幾乎100%會轉成癌症。換句話說,如果不知道自己有APC基因變異,也都沒有做健康檢查(例如大腸鏡)、沒有切除瘜肉,那罹癌風險幾乎就是100%。因此,患者在檢測時,若能提早發現帶有遺傳性大腸癌基因變異,便可在健檢時進一步做大腸鏡檢驗,針對罹癌風險進行防範與相關治療。

 

基因檢測服務|吉蔚精準檢驗,幫助您掌握守護健康關鍵

若想要以更有效益的方式進行癌症檢驗,歡迎您前來吉蔚精準檢驗,我們提供精準抗癌、罕見疾病、母嬰系列、預防保健、失智症系列等5大類精準檢驗,從專業有品質的檢測實驗室、定期更新的基因資料庫,以及值得信賴的檢測技術,給您全方位的精準檢驗。

 

延伸閱讀:

CTC檢測是什麼?3分鐘瞭解檢測方法、用途與適用對象,對抗癌細胞

基因檢測的好處有哪些?一篇認識基因檢測種類、4大常見問題